宜賓城市形象全面升級 100余公里長江綠道+長江公園
“能沿著萬里長江跑步,是宜賓(微信 微博)人享受生活的方式。”在萬里長江的起點處,有一座城叫宜賓。沿著長江,宜賓建起了綠道和公園。近日,記者在宜賓長江公園遇到了跑步鍛煉的劉先生。他告訴記者,自從長江公園建好開放后,他每天都沿著長江跑步。在宜賓,像劉先生這樣沿著長江綠道散步、運動、騎自行車、踏水的市民也越來越多。
近年來,宜賓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打造長江上游國際生態山水園林城市”的總體戰略部署,加強城市建設,修建宜賓長江公園、啟動宜賓市長江生態綜合治理項目建設等,城市形象全面提升。
一個公園 平均每天1萬人游覽
涼風拂面,江水悠悠。每天傍晚時分,宜賓長江公園熱鬧非凡。長長的跑道上,有人談笑風生、有人相約散步、有人結伴騎自行車、亦有人揮灑汗水跑步鍛煉;江邊的石階上,釣魚愛好者們靜靜坐著,或相互耳語,或垂首擺弄魚餌,或欣喜提竿勾起魚兒;炎熱的夏季,“親水”步道上,男男女女們脫下鞋子,清涼的江水透過腳尖,涼意傳遍身體每一個細胞,洗盡鉛華、褪去燥熱,心中溢滿寧靜。
宜賓市長江公園西起戎州橋,東止于大溪口,全長約4.6公里,總面積約1000畝,總投資6.24億元。公園建設充分利用長江獨特的江岸資源,采取“人性化設計”和“炫酷設計”等現代手法,打造“親水”、“健康”、“智慧”、“文化”、“炫酷”、“有序”的公園,全面展現多層次立體景觀效果和現代文明,為市民打造多樣選擇的休閑場所,將長江文化真正融入市民日常生活之中。現在長江公園騎行步道已經成為廣大市民晨練、觀景的首選去處。
除了“親水”步道、騎游步道,長江公園景觀區域內還建有54個AP基站,實現無線wifi全覆蓋。游人在公園鍛煉以及游憩時可同時免費上網,并獲得本地當天天氣、水位、出行指南等一系列與民生相關的公共信息。“現在網絡已經無聲無息地滲入人們的生活,長江公園里的公共wifi的設計讓我很滿意,散步放松的同時也能方便、即時地獲得自己感興趣的信息。”周邊市民李先生對長江公園的人性化設計贊不絕口。
“我最喜歡這里的噴泉,感覺很酷炫。”市民小王說道。長江公園運用目前最先進的聲、光、電、水、裝置手段,在目前全國最大的室外天幕(1560平方米)中植入宜賓的歷史文化符號和現代化建設成就,讓真實的噴泉秀與虛擬的立體影像互動,打造裸眼3D視覺效果,讓游客與市民感動于宜賓歷史風韻、醉心于宜賓風土人情、自豪于宜賓美好未來,享受一場豪華的水舞聲光視覺盛宴。游客和市民可在該區域不同高程觀看水舞聲光秀,主觀看區可容納觀眾約2萬人。
據了解,長江公園自2015年春節區域性開放至今,每天的游客量幾乎都在1萬人以上。
一條綠道 將沿長江串聯5個區縣
“環境整治以后,空氣變得清新了,水質也越來越好,生活質量一步步提升。”在長江公園的對岸,便是宜賓市長江生態綜合治理項目。每天下午,居住在白塔山附近的市民鄭女士都會帶著女兒到長江邊新修的沿江綠道上走一圈。“通過整治,周邊環境得到極大改善,生活在附近就更舒心了。”
宜賓市長江生態綜合治理項目起于宜賓市江北公園丞相祠,涉及包括臨港開發區、翠屏區、南溪區、江安縣、長寧縣等在內的5個區域,主要建設內容為涉江區域改造,整治周邊環境等,總投資約50億元,涉及機動車道共227.3公里,綠道全長192公里,其中沿江段141公里。該項目從2014年已列入了全省重點項目名單。“民生生態”是該項目的一大特色。
“項目結構為‘一江兩翼十二段’,涉及大江文化、工業文化、茶文化、紅色文化等地域文化特征,通過不同的區段著重體現。”項目負責人告訴記者,該項目主要從生態位核心為中心理念、以自然為主體地位,通過上位規劃對相應區段現狀及景觀資源的研究,立足當代景觀設計發展趨勢、項目的背景以及對整個項目周邊及城市化進程所出現的問題進行的全面分析,提出以“田園“為設計理念來對整個沿長江各項目進行闡述。
同時,在機動車道和綠道設計中,充分考慮道路具有的開放性、公用性、公益性的特點,這些重要的公共服務設施對整個景觀大道的形成及發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據了解,根據項目總體工期計劃分為三期建設,其中一期工程為江北丞相祠至南溪區濱江四期,江南側大溪口至李莊古鎮;二期工程為沿江圍合剩余部分;三期工程為不沿江支線工程,包括南溪區沿育江河至長寧竹海綠道、翠屏李莊—馬家—宋家機動車道改造。目前,一期工程中部分工程已完工,計劃2017年底一期工程基本完工。
未來,以“大江文化“為主脈,結合不同地域文化特征,一個美麗的、有活力的、人文的、生態的濱水景觀休息空間將逐步呈現在市民面前,宜賓市沿江整體景觀和城市形象將進一步提升。
華西城市讀本記者伍雪梅攝影報道